成都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成检公司)成立于2013年,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同意,归属于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管理,集检验检测、标准制修订、认证咨询服务为一体的国有大型综合检验检测技术机构。
成检公司总部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占地面积96亩,在龙泉驿、双流、崇州、温江等地建设有10万余平方米的专业实验室。公司建有石油天然气、建材、包装、家具、鞋类、日用金属制品、光伏、酒类及加工食品、饲料、金银珠宝饰品、移动互联网软件、电线电缆等12个国家质检中心,正在筹建国家锂电质检中心;是市场监管系统内唯一的“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四川区域中心)”;具备7000余种产品、70000余个参数的检测技术服务能力,长期致力于为政府监管提供技术支撑,为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服务,为百姓需求提供强有力的维权保障。
国家锂电材料及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筹)
国家锂电材料及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以下简称“国家锂电质检中心”)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推荐,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筹建的西部首个覆盖锂电全产业链、锂电全生命周期的国家级检测中心。国家锂电质检中心锚定“技术装备一流、环境设施一流、人才团队一流、科研水平一流、支撑服务一流”的目标实施建设,致力于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和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国家锂电质检中心采用龙泉+射洪实验室的运行模式,可就近为遂宁的锂电企业提供服务。其中射洪实验室为射洪市人民政府、成检公司(四川省质检院/成都市质检院)、遂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三方共建,坐落于射洪锂电学院内。国家锂电质检中心实验室总面积约7000㎡,成都实验室位于成都市龙泉驿经开区兴茂街16号,建筑面积约4000㎡,按照区域和性能划分为锂电池材料前处理室、清洁度实验室、热分析实验室、锂电材料性能实验室、电性能实验室和锂电电芯实验室、动力电池实验室、挤压针刺实验室等,射洪实验室建筑面积约3000㎡,除锂电材料、锂电池相关实验室外还配备低露点实验室,可开展纽扣、圆柱、软包电池的装配。
国家锂电质检中心目前已具备锂电材料及电池省级CMA、国家CMA、CNAS资质1000余项,配备场发射式电子扫描显微镜、电化学(原位)X射线衍射仪、电化学(原位)拉曼、拉曼-原子力显微镜联用仪、X-射线荧光波谱仪、绝热量热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激光粒度仪、比表面积仪、热重-红外-显微红外联用仪、快温变步入式高低温湿热试验箱(体积17.5m³)、步入式低气压箱(体积17.5m³)、6V/600A动力电池电芯测试系统、1200V/1200A 动力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AVL)、挤压针刺试验台、热失控设备、16T振动试验台等大型特色检测设备。拥有从事检验检测工作年限20余年的专家带队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其中高级工程师5名,具备完整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与工作管理制度。
国家锂电质检中心始终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深度参与国内外标准体系建设与完善。近年来,聚焦技术迭代、安全监管、绿色低碳等关键需求,中心积极主导并参加完成了包括4项国家标准在内的21项国家、地方、行业及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成效显著,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与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开展科研项目合作,聚焦锂电池行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联合攻关,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和共性问题,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国家锂电材料及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筹)射洪实验室
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是工信部为新材料行业提供测试和评价的公共服务平台。成检公司负责建设“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四川区域中心”。四川区域中心聚焦“工业转型升级”、”先进材料产业生态圈”,打造新材料高端测试评价平台,着力解决区域内主要发展的特色新材料中的测试评价短板和标准缺失现状,实现区域内科研机构、测试机构和重点企业测试资源和专家资源的共享与整合,填补我省在高端测试方面的短板,加快推动区域新材料领域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
四川区域中心以成检公司为核心建设了公共测试服务平台,构建了材料结构与微观形貌、成分分析、物理性能分析、热力学分析、阻燃性能分析、老化性能分析、环境可靠性分析、失效分析、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无机非金属材料检测、锂电及动力电池检测、先进高分子材料检测等12个专业实验室。
围绕四川省新材料优势产业整合四川区域现有相关测试评价机构,聚集行业中坚力量、检测机构及用户单位,协同行业上下游资源在钒钛新材料、石墨烯及制品、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先进金属材料、新型轨道交通材料、锂电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等领域建设了7个专业平台,形成相应的测试评价能力。通过资源整合,汇聚的设备能力资源达24亿。
四川区域中心自23年挂牌运行以来,已经为成都光明光电、和晟达、成都虹波钼业、成都工具研究院、成都美奢锐新材料等10余家企业提供新材料测试评价服务,助力5家企业获得新材料首批目录认定和补助。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