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4家园区入选四川省首批零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名单 探索建设零碳园区 四川这样破题

时间:2025-07-22    文章来源:  编辑:四川省循环经济协会

●零碳园区是指通过规划、设计、技术、管理等方式,使园区内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近零”水平,并具备进一步达到“净零”条件的园区

●四川零碳工业园区采取“4+2”建设路径,即清洁能源规模利用、绿色低碳产业培育、绿色低碳技术支撑、智慧能碳系统建设4个主要路径,以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生态固碳和碳汇开发2个补充手段

●省级工业发展资金将零碳工业园区纳入支持范围,对通过验收的零碳工业园区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后补助支持;鼓励相关产业基金以市场化方式,加大对园区内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的支持

四川零碳园区建设的探索之路按下“快进键”。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建立一批零碳园区”。今年3月,《四川省零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印发,明确到2027年,力争在全省打造一批零碳工业园区。4个月后,四川省首批零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名单正式公布,宜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川攀枝花西区经济开发区、四川金堂经济开发区4家园区入选。

探路“零碳”,四川为何以工业园区“破题”?首批试点园区都有什么基础,又将怎样建设?

为何建?

工业园区是产业聚集区,也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集中地,改造潜力大

零碳园区是指通过规划、设计、技术、管理等方式,使园区内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近零”水平,并具备进一步达到“净零”条件的园区。宜宾高新区经合产业局副局长丁同宇介绍,建立零碳园区是国家对“双碳”工作的最新部署。

四川为何要先从零碳工业园区着手?“工业园区是产业聚集区,也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集中地,就像一个个‘零碳细胞’,改造潜力大。”经济和信息化厅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前期摸底调查来看,零碳工业园区建设有基础,也有需求。

从基础看,四川清洁能源优势突出,晶硅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产业集聚态势正加快形成;2022年,四川便启动了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工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从需求看,作为清洁能源大省,四川的绿色优势释放空间仍然广阔。

丁同宇认为,对正在蓬勃“生长”的“新三样”产品而言,要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更需建设零碳工业园区,通过集中碳管理降低企业个体认证成本,形成规模效应,增强产业“绿色竞争力”,“在应对国际各类‘绿色壁垒’时,底气和能力会更足,也为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谁来探?

绿色发展态势良好、试点条件较为成熟是4家园区共同的特征

零碳园区建设是一项创新性很强的工作。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四川的零碳工业园区建设采用“试点先行、逐步推广”模式,推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经验。各类园区体量规模、产业结构、用能特点差异较大,需要聚焦重点领域,因地制宜推进。

重点领域,是指资源加工、绿色高载能、外向出口和优势产业主导等四大类型工业园区,建设方向各有侧重。比如,资源加工型要重点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生产工艺深度脱碳,推广应用低碳零碳原料燃料替代等技术;绿色高载能型重点强化园区与周边清洁能源匹配对接,就地打造大规模转化利用基地。

为何要选上述4家园区来探路?绿色发展态势良好、试点条件较为成熟是4家园区共同的特征。“成熟”的内涵,包括在所在地具有良好的水风光资源,具备开展绿电直供的工作基础,以及在能耗和碳排放统计、核算、监测等方面具备一定基础等。

比如,以晶硅光伏为主导产业的宜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正加力打造“绿色电源—绿色制造—绿色应用”全链条新型能源供给体系。数据显示,2024年,该园区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占比91.59%。此外,该园区聚合4座径流式水电站,已建成装机规模232.6兆瓦的微电网一期工程,每年可直供纯绿电达10亿度。丁同宇说,据测算,宜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每年减少碳排放超90万吨。

如何建?

采取“4+2”建设路径,碳排放下降之外,还看重产业发展路径的转型

零碳,是不是完全就不能排放二氧化碳了?答案是否定的。

四川零碳工业园区的评价核心是“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大幅度下降”。“也就是说,碳排放下降之外,还看重产业发展路径的转型。”经济和信息化厅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此,四川零碳工业园区采取“4+2”建设路径,即清洁能源规模利用、绿色低碳产业培育、绿色低碳技术支撑、智慧能碳系统建设4个主要路径,以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生态固碳和碳汇开发2个补充手段。

在清洁能源规模利用上,零碳工业园区要做探索电力体制改革的“试验田”,让绿色电力从“身边来”和“远方来”。比如,作为优势产业主导型园区,宜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要重点建设智能微电网改造项目、源网荷储充一体化系统建设项目、光伏应用场景示范区项目等,尽快形成光伏等高载能产业纯绿电保障的“宜宾样板”。

在绿色低碳产业培育上,此次入选的4家园区中,四川攀枝花西区经济开发区是唯一一家化石能源消费占大头的试点园区,也是唯一一家以园区整体进行试点的园区。四川攀枝花西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党工委常务副书记周渝表示,作为资源加工型园区,该园区一方面可基于计划建设的余热回收利用、大规模设备更新、清洁能源等项目实现传统产业的深度脱碳,龙头企业联合行业企业开展协同降碳,构建首尾相连、互为供需的产业链。另一方面,则要探索新兴产业低碳发展,通过建设源网荷储、光解水制氢、全钒液流电池等项目,加快形成绿色产业生态,同时积极承接绿色化工、“水风光氢储”绿电产业和氢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加快形成“以绿制绿”新路径。

建设零碳工业园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进行探索,四川已展现出建设的决心——省级工业发展资金将零碳工业园区纳入支持范围,对通过验收的零碳工业园区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后补助支持;鼓励相关产业基金以市场化方式,加大对园区内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的支持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来源: 四川日报

  附件下载: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