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州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州动态

成都市加快环城生态湖泊水系建设 

时间:2013-04-16    文章来源:  编辑:四川省循环经济协会
      作为成都市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项目,环城生态区湖泊水系规划建设正加力加劲推进。继锦城湖拉开建设序幕后,金沙湖建设已进入倒计时,三圣水生作物区建设也即将启动,“六湖八区”中已有"两湖三区"进入"施工图"阶段。
  到2017年,生态湖泊、水生作物区、河湖水系联通就将全部形成,环城生态区内湖泊河道水系“绿色翡翠项链”,还将给子孙后代留下受用无穷的福祉。
宜人成都 戴一条环城绿色翡翠项链
  “环城生态湖泊水系的打造,具有治水兴城的划时代历史意义,为成都市民提供生态休闲场所,为城市提供更充足的绿肺空间。”据市环城生态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在世界各地,水资源问题逐渐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难题,在成都,如果按照现在的城市规划发展下去、而不做任何生态补充的话,到2020年,成都就会出现严峻的水资源难题。
  本着未雨绸缪的思路,成都市委、市政府提出规划建设环城生态湖泊水系,计划用5年的时间,打造一个85公里长、133平方公里规模,绿意盎然、水韵悠长,规模宏大、独具特色的大都市生态湖泊绿地系统,突出水源保护,构建开放、人文的亲水景观和滨水空间,为成都增添一条“绿色翡翠项链”。
  为此,成都市制定了《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为形成稳定的环城生态屏障立法保护;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环城生态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成都市环城生态区湖泊水系规划建设实施方案》,从制度上为建设"宜人成都"保驾护航。
  生态建设 满足市民亲近自然需求
  据了解,环城生态区兼具生态保护、城市防洪、水量调蓄、文化景观、休闲旅游、应急避难等多种功能,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到2017年将基本形成。共建设6个湖泊、8片水生作物区,将湖泊河道水系面积比例由7%提升到21%。
  湖醉锦城传蜀韵,水润天府泽后世。环城生态区将以湖泊水系为核心统领周边区域,统筹考虑、精心设计,呈现“湖光山色千姿百态、标志景观相融相衬、人文典故点题点睛”的美景。
  建设将总体统筹生态绿地、湖泊水系、田园风光、林盘保护、绿道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时序,充分利用湖泊水系宝贵资源,构建生态禁入核心区,推进、提升环城生态区各项生态建设,建设公众休闲场所,并完善区域绿道、服务中心、休息设施等配套基础设施,建成300公里绿道和慢行系统,整体打造“山地、森林、绿地、田园、湖泊、河流、湿地、绿道、建筑”多景融合的大美环城生态区,满足市民亲近自然的需求。
  水系建设 傍河结湖形成“六湖八区”
  环城生态区湖泊水系是环城生态区的骨架,由湖泊、水生作物区、河流及其他水体等构成,总面积约28平方公里,约占环城生态区的21%。
  生态湖泊水系依托现状河道,傍河结湖形成。具体而言,依托江安河、清水河、府河、东风渠等现有水系,规划建设锦城湖、江安湖、金沙湖、安靖湖、北湖、青龙湖6个湖泊,湖面水域面积12.2平方公里;在"六湖"周边及成华区龙潭片区、锦江区三圣片区布局8片集中水生作物区,面积11.6平方公里,因地制宜栽种水生作物或保留水田形态。
  湖泊、水生作物区均从河流取水,又为相关河流补水,形成河湖相连、流动的“活”水。
  农耕湿地 将鼓励种植冬水田、莲藕
  据介绍,八个水生作物区类型多样,功能复合,将会呈现以生态水净化处理为主的人工湿地和以川西田园特色的农耕型生态湿地并存的美丽景观,届时,“滩涂、沼泽、梯田、水网”形态多样,“苇荡、荷池、石滩、堰群、景湖”不一而足,"栈道、曲桥、亭廊、台榭"便于市民亲水近水。
  该负责人说,环城生态绿地里有一部分是农田,将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式,引导农民种植冬水田、莲藕等经济作物,既为环城生态区营造独具农耕湿地特色的生态景观,又可促进农民增收。
  水系联通和水环境整治 4.2平方公里的河道水系连接湖区
  在规划建设“六湖八区”时,将对整治区域内河渠进行梳理,联通湖泊和水生作物区,形成4.2平方公里的河道水系系统,全局调配水量。
  同时,对过境河流水系及上游流域,尤其是入湖的中小河流沟渠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水质动态监控,确保水质达标。据介绍,目前我市就正对肖家河、楠杆堰进行水环境治理,并通过上游清水河水量的调整,保证水质,为锦城湖建成后引水入湖提供高质入水。
  道路交通 既有快速通达也有慢行体验
  环城生态区还将建成满覆盖和网络化的对外交通、区间道路和慢行系统,同步实施健康绿道,建成交通转换枢纽和服务中心,形成快速通达与慢行体验接驳的便捷交通系统。
  据介绍,在湖区内,建设湖泊水系时将同步建设慢行系统,而在湖区外,则将根据市政道路的延伸、建设来进行衔接。“在‘六湖’选址时,我们就已经考虑到了交通的通达性,要有现成的干道到达。”该负责人说,目前“六湖八区”周边都有道路能够到达,下一步还将继续进行完善,如通达安靖湖的沙西线就将建一座立交,和绕城高速实现互通,方便市民快速到达。
 
  锦城湖 拉开生态区湖泊水系建设序幕
  “悦动水岸——交织自然与城市的生态公园”,这是锦城湖的设计方案名称。名如其"人",从这就可一窥锦城湖建成后的美景。
  锦城湖位于绕城高速路南段,西起成昆铁路、东至站华路,总用地面积159.7万平方米,在改造提升已建锦城公园基础上新实施97万平方米生态建设,形成4个主要水面共67万平方米,控制水深4米,邻岸浅水区0.7米,湖堤驳岸采用植物护岸,区域同时修建停车场、防灾避险场所、管理用房、绿道及驿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步新建3公里河道及水生作物与下游锦江联通。
  2012年11月初,锦城湖湖区进场施工,正式拉开了成都市环城生态区湖泊水系建设的序幕。湖区近期利用肖家河取水,2014年将修建河道实现江安河引水。
  金沙湖 金沙湖启动已进入倒计时
  毗邻清水河的金沙湖位于绕城高速与芙蓉大道交汇处,定位为“大型近郊生态保护区、魅力滨水开敞空间、城市文化地标新名片”,将打造成为具有创新性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金沙湖区域涉及范围约5400亩,包括湖面、水生作物区、滨水空间及周边绿地、配套服务设施等,预留了文化功能建筑及其配套设施。湖泊平均水深6米、库容960万立方米,兼具对下游中心城河道补水的调蓄功能。
  生态建设方面以“一湖一楼一湿地”为核,整体打造“三带”(滨湖观光休闲带、清水河南岸生态保护带、南岸文化休闲带),“六区”(湿地生态保护区、金沙亲子活动区、养生休闲体验区、湿地乡土田园体验区、综合服务区、永宁服务区),“十八景”(西峰秀色、西山茶舍、柳浪长堤、风雨长廊、回廊幽梦、养生驿站、叠瀑饮绿、古蜀民俗村、阡陌桑田、杉影绿岛、青蒲绿浪、栈道寻幽、飞虹桥、爱情岛、群芳岛、菊院荷风、梅香樱艳、花海融春)的景观结构,呈现"千年沉梦蕴青华,一朝乌啼惊天下;暮去朝来八方客,一湖碧水耀金沙"的美景。
  三圣水生作物区 三圣水生作物区建设即将启动
  锦江区三圣水生作物区建设的场地条件已具备,其《总体设计方案》已进入修改完善阶段,将于明年初实施,明年内可见成效。
  锦江区三圣水生作物区定位为具有川西地域特色的,融合当代艺术风味,结合现代生态造园理论,集科普、旅游、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大都市湿地。
  建设将以生态湿地的自然属性为基础,结合区域内陡沟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提炼川西生态、形态之特色元素。在规划理念、建筑特色、景观设计等方面展现新川西风貌特色;在区域文态及业态方面,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荷塘月色片区国家级"文化产业艺术基地"为依托,创造一个自然与人文相互衬托,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的独具魅力的生态湿地与生态修复区。

  附件下载:
[打印] [关闭]